傳承文脈基因,續寫時代華章|摩登3開展2024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習近平總書記“五四”青年節對全國廣大青年寄語精神,引導和幫助青年學生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爭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好青年⤴️。7月12日,摩登3娱乐組織54名師生前往大足區寶頂鎮🟧、中敖鎮、雙路鎮開展為期6天的社會實踐活動🙎🏻♂️。
探索石刻之美,弘揚傳統文化
7月12日-7月13日,聯合大足石刻研究院,以“參觀見學”的形式,前往博物館、大佛灣等地參觀🚝、研學,結合實情實地開展藝術創作,將所觀、所感記於紙間,呼籲大家了解石刻文化、感悟歷史底蘊,體悟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的風姿雅韻👩🏻🏫。
大佛灣沿途的“瑰寶”歷經歲月變遷👩🏻🦳、時光洗滌,愈發深刻動人。那最具標誌性的臥佛——釋迦牟尼涅槃圖,氣勢宏偉,意境深邃,集力學🤳、美學🧑🧒🧒、藝術設計於一體,“靜”有造型美、“意”有律動形,體現出古人智慧的博大精深;被譽為“世界石刻藝術之瑰寶”的千手觀音造像,堪稱鬼斧神工之作,令人嘆為觀止。
誌願者與研究院的老師合作題字👱🏼、作畫☸️♢。利用所學專業知識、技能,創作出一幅幅獨具風格又貼近石刻文化的書畫作品。
追尋紅色足跡,捕捉童年趣影
7月14日-7月15日,聯合紅巖重汽博物館、天星社區開展活動,通過展館參觀、讀書分享“匯”⬇️、美育創作等形式,追尋紅色足跡、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精神,厚植愛國情懷。
紅巖博物館的CQ261型軍用重型越野汽車,讓我們了解到工人們在製造紅巖汽車過程中的艱辛和生活環境的艱苦❇️。他們展現出的毅力和決心,是紅巖精神的生動體現。
向天星社區孩子們講述身邊英雄故事,感悟紅色文化,根植紅色基因;邀請老黨員開展讀書分享“匯”,從“從前🪀、今天、未來”3個維度交流心得。誌願者與孩子們共同參與“潤心育美,巧手生花”美育活動,激發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感悟老一輩革命家⚽️、共產黨人為黨👩🏼🍳⏸、為國家、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持有的那份獨特的“家國”情懷,通過觀看視頻、實物參觀等形式,讓那“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團結協助、勇於創新”的“三線精神”再次具象化,深植腦海。
蠶鄉織夢豐華年,古法技藝代代傳
7月16日-7月17日,聯合大足區中敖鎮各村、社區開展活動,通過參觀學習養蠶技術,體會勞動人民的智慧與淳樸;向竹編師學習竹編藝術,領略民間技藝的精湛與獨特;向火龍製作師學習“打火龍”文化,感悟傳統文化的魅力與內涵🧙🏽♂️。
竹編蒲扇輕輕搖,心底憂愁漸漸消。這帶來的不僅是絲絲清涼,更是一種對傳統工藝的傳承與堅守。蒲扇獨特的造型與質樸的風格,是彰顯民間工藝的魅力體現,也是勞動人民的智慧體現🥦。
大足火龍,承載著深厚的地域文化內涵。它是一場視覺盛宴,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祈願,對未來的無限憧憬,讓每一個見證它的人都感受到了那份來自靈魂深處的震撼與感動🪶。
如同大足竹編蒲扇和火龍所展現的文化魅力一般,誌願者心懷熱忱,齊聚社區。他們手持清潔工具,認真清掃每一個角落,用汗水為社區帶來整潔與清新。
本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通過組織青年學生深入文化古跡、紅色舊址🎬、群眾社區,開展參與文物保護⬜️👨🏽⚕️、藝術創作、展館參觀等系列實踐活動,進一步加深了誌願者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同,進一步樹牢青年學生對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的思想自覺。同學們紛紛表示,要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持續踐行“青春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誓言,讓青春之花在實踐服務活動中成長壯大,讓青春熱血在踐行使命征程中淬煉升華。
供稿:校團委
審核:黨委辦